2022
12/07
相关创新主体

创新背景

在胁迫下,无辜的嫌疑人可以作出虚假供词。审讯室里嫌疑人的大脑会怎样,什么因素导致某人做出虚假供述。研究人员正在找寻其中的原因。

 

创新过程

研究人员除了研究嫌疑人的大脑,还研究刑事案件中其他重要角色的大脑,例如法官,警察和证人。研究表明,如果嫌疑人做出虚假供词,目击者会改变他们的陈述。他们突然想到毕竟是那个嫌疑人,支持不在场证明的证人有时会退出。如果嫌疑人自己说是他干的,法医专家和法官也可以无意识地改变他们的观点。

在司法不公的情况下,研究人员看到嫌疑人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些人屈服于此。嫌疑人不必有智力障碍或心理障碍。可能是他们被拘留了,三天没睡,无法应付严厉的审讯技巧,所以坦白只是为了摆脱困境。他们会想,现在承认离开这里,以后会证明凶手不是他。但后来并不总是这样,也因为其他人,如证人,对这种虚假的供词做出了反应。研究人员有时在被错误定罪的人获释多年后与他们交谈。这个案子主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仍然遭受着有烟就有火的耻辱。

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的频率很难做出估计。研究人员所知道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在荷兰,大约有七起官方承认的误判,其中大多数涉及虚假供词。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1980年至2005年之间。从那时起,审讯技术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存在危险因素。例如,警察应该更多地考虑审讯的心理影响,法律心理学家应该更频繁地调查口供。

研究人员与被错误定罪的人交谈,除此之外,他还在实验室与必须完成任务的测试对象进行研究。简单地说:研究人员指责他们在没有出轨的时候作弊,看看谁做,谁不做假供。他还研究荷兰和国际案例。很多信息来自美国,因为他们在那里有一个庞大的司法不公数据库。当DNA分析作为一种调查方法出现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多亏了LUF的资助,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开发一个关于欧洲司法不公的国际数据库,以及导致无罪释放的审查请求。该数据库将于2023年准备就绪。研究人员对司法不公了解得越多,就越能防止它们。

 

创新价值

了解无辜的犯罪嫌疑人做虚假供词的原因,就可以早一些避免类似的冤假错案的发生,维持社会稳定。

 

创新关键点

研究人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嫌疑人的大脑同时利用其他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智能推荐

  • 心理学创新思维 | 创新调查鸟鸣对人的偏执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2022-11-29

    创新探究鸟鸣对人的偏执情绪的影响,证明鸟鸣可以影响情绪偏执和认知功能。

    涉及学科
    涉及领域
    研究方向
  • 戒瘾治疗创新思维 | 创新使用无咖啡因咖啡减轻咖啡因戒断症状

    2023-08-18

    涉及学科
    涉及领域
    研究方向
  • 心理学创新思维 | 全新刺激迷走神经会影响情绪处理

    2022-12-09

    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迷走神经刺激会影响情绪处理,下一步将是了解微生物组如何刺激迷走神经。这可能有助于他们找到受微生物组启发的方法来增加迷走神经信号传导并可能改善情绪。

    涉及学科
    涉及领域
    研究方向
  • 心理学创新思维 | 从“控制感”入手探究抗抑郁药物对使用者的影响

    2022-11-08

    结合药学和实验心理学知识,探究抗抑郁药物对使用者对环境代入感和控制感的影响,强调人们如何学会“控制”。

    涉及学科
    涉及领域
    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