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生物科学领域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国家
中国
地点
青海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理学
涉及领域
生物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研究方向
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寒草地的健康与生物安全、高原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藏药现代化
主体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挂牌成立。由中科院、青海省政府依托西北高原所共同建设,机构办公地点设在西北高原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体化运行”。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方向为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寒草地的健康与生物安全、高原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藏药现代化、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利用、高原作物与牧草品种选育和高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重大突破:

1、区域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技术

2、藏药现代化——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

重点培育方向:

1、高原生物适应进化机制与分子育种

2、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

3、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founded in 1962. It is a comprehensive non-profit research institute mainly engaged in biological science research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cluding basic theory, application basis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ts predecessor was the Institute of Biology, Qinghai Bran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September 2018,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in the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t is jointly built by CAS and Qinghai Provincial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The office of the Institut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and "one institute, two brands, integrated operation" is implemented.

The research interests of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clude response of alpine grassland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health and biosafety of alpine grassland,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of plateau organism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breeding of plateau crops and herbage varieties,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plateau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 major breakthrough:

1.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2. Modern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 Heavy metal safety evaluation technology

Key cultivation directions:

1.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of plateau adaptation and molecular breeding

2.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3. Response of Alpine grassland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联系方式
0971-6143530
  • 理学前沿案例
  • 理学前沿热点
  • 序列预测创新 | 新逆向计算蛋白质设计框架可提高序列预测速度和准确率
  • PABP/R-motif介导的蛋白重编程新机制
  • 微生物学创新思维 | 创新设计“钠马达”驱动细菌在缺乏钠的环境运动
  • 昆虫学创新思维 | 通过长距离连续跟踪迁徙昆虫明确其飞行策略
  • 微生物学创新 | 创新应用CRISPR技术提高对水中有害微观寄生虫的检测精度
  • 生物反应创新思维 | 创新结合结晶学和光谱学探索蛋白质内分子如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发育生物学创新 | 重建“细胞框架”以探究胚胎发育的复杂过程
  • 创新利用TadA8e进入双链DNA进行碱基转换
  • 微生物学创新思维 | 全新揭示肠道微生物群的多重功效
  • 基因组学创新思维 | 创新利用酵母控制基因机制
  • 生物学创新思维 | 研究揭示南极磷虾大规模种群周期波动原因
  • 生物科学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防止细菌感染的方法
  • 基因组学创新思维 | 重新揭示超基因可改变性状的机制
  • 分子免疫学创新思维 | 复制分子可全新揭示分枝杆菌的隐藏方法
  • 基于深度学习的REKINDLE计算框架可帮助了解细胞代谢
  • 新方法“sensPIV”可同时测量流量和氧气浓度
  • 昆虫学创新思维 | 全球变暖导致瑞士昆虫动物群变化
  • 昆虫学创新思维 | 通过长距离连续跟踪迁徙昆虫明确其飞行策略
  • 新型电子技术可利用电击精确控制细菌群落
  • 全新揭示扭颈啄木鸟失去糖分感应力的原因
相关创新主体
  • 伦敦大学学院生物科学部
  •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 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
  • 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
  • 韩国科学技术院细胞台研究中心
  • 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
  • 莱顿生物研究所
  • 芝加哥大学生物物理动力学研究所(IBD)
  •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斯坦福大学肖恩·n·帕克过敏和哮喘研究中心
  • 九州大学实验生物环境控制中心
  • 英国国家计量研究所
  • 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健康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生物科学研究所(INSB)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