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应用生物科学领域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国家
德国
地点
莱比锡
依托单位
德国亥姆霍兹学会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农学、理学
涉及领域
应用生物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草业科学
研究方向
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环境、环境生物与化学、智能监测、环境与社会
主体简介

生物多样性、运作良好的生态系统、清洁的水和完整的土壤都构成了自然资源基础。面对全球变化,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的员工团结一致,致力于展示将社会发展与健康环境相结合的方法。中心的综合环境研究包括未来的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环境、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环境与生物技术、智能模型监测以及环境与社会。

UFZ通过出色的研究在科学界发挥塑造作用。作为可靠的合作伙伴,UFZ支持公众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社会决策过程制定可行的选择。为此,UFZ对社会创造的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生产有助于快速识别包含环境与社会之间相互冲突的优先事项的问题的诀窍和技术。

在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时,需要克服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界限。UFZ在综合环境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能力。它拥有创新的科学基础设施,并培养了不可或缺的国家和国际合作,能够在最高水平上解决问题。

Biodiversity, well-functioning ecosystems, clean water and intact soils all form a natural resource base. In the face of global change, the staff of the 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UFZ) are united in their commitment to demonstrate ways of combining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a healthy environment. The Centre'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cludes future ecosystems,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intelligent model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UFZ plays a shaping rol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rough outstanding research. As a reliable partner, the UFZ supports the public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human behaviour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o develop viable options for the soc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this end, the UFZ responds to socially created stimuli and, through produ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issues containing conflicting prioritie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In dealing with complex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between the natural sciences, engineering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need to be overcome. The UFZ has a wide range of capabilities i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t has an innovative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and fosters indispensabl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at can solve problems at the highest level.

联系方式
+49 341 235-1269
  • 农学前沿案例
  • 农学前沿热点
  • 农学创新思维 | 番茄图泛基因组捕捉缺失的遗传力
  • 农学创新思维 | 野生和栽培马铃薯的基因组进化和多样性
  • 生物科学创新思维 | 一种隔离血红素的植物肽促进共生细菌的铁摄取
  • 一种隔离血红素的植物肽促进共生细菌的铁摄取
  • 生命科学 | 国际研究人员合作绘制燕麦基因组图谱
  • 野生和栽培马铃薯的基因组进化和多样性
  • 遗传学创新思维 | 遗传负荷的新划分有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快速识别染病植株
  • 微生物学创新思维 | 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秀丽隐杆线虫的交配活性
  • 植物科学创新思维 | C4和CAM循环的共同作用有助于打造抗旱高产植物
  • 土地科学创新思维 | 植物可在生态竞争中利用“地下武器”对土壤造成反向影响
  • 野生动物保护创新思维 | 种族间的竞争影响热带山区鸟类的活动范围
  • 土地科学创新思维 | 研究团队开发新型框架和在线工具,帮助了解土壤生物群的作用
  • 创新利用“合成基因”帮助植物适应气候变化
  • 国际研究人员合作绘制燕麦基因组图谱
  • 遗传学创新思维 | 遗传负荷的新划分有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 微生物学创新思维 | 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秀丽隐杆线虫的交配活性
  • 植物学创新思维 | 研究揭示植物维管组织中的抗病毒防御机制
  • 生态学创新思维 | 作物单一栽培或可影响欧洲啮齿动物的生存
  • 植物科学创新思维 | 通过创建数据集创新研究苔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强烈反应
相关创新主体
  • 爱荷华州立大学BioCentury研究农场
  • 瓦赫宁根发展创新中心
  • 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研究所
  • 爱荷华州立大学大豆研究中心
  • 瓦赫宁根生物兽医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以色列农业研究中心
  • 康奈尔大学动物健康诊断中心
  • 首尔国立大学生物友好型畜牧科学研究所
  • 爱荷华州立大学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中心
  • 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 爱荷华州立大学作物利用研究中心
  • 昆士兰大学农业和食品创新联盟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
  • 瓦赫宁根大学海洋研究所
  • 爱荷华州立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心
  • 瓦赫宁根大学食品与生物基研究所
  • 麻省理工学院安利捷水和食品系统实验室
  • 爱荷华州立大学农业和家政实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