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神经科学领域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国家
德国
地点
马丁斯里德
依托单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理学
涉及领域
神经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研究方向
神经回路、光遗传学、生物进化、蛋白质功能、计算神经科学、运动视觉、集体信号、生物声学和行为
主体简介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MPI-BI)成立于由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和鸟类学的两个研究所组成。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约 500 名员工致力于行为生态学、进化研究和神经科学等主题的基础研究。该研究所的研究重点是生物智能,即通过进化进化的动物生物体获取,存储,应用和传递有关其环境的知识的能力,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解决方案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生物智能的机制正在各个层面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从分子相互作用到整个个体群体。

研究所的研究旨在破译各个层次的生物智能机制。调查范围从分子相互作用到整个个体群体。由于生物系统的适应与其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因此特别注意动物在野外的行为。对自然环境中大脑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体如何相互交流并改变其环境,或者社会互动如何导致差异化社会的形成。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MPI-BI) was founded from two Max Planck institutes of Neurobiology and ornithology. Some 500 employees from more than 50 countries work on basic research in topics such as behavioral ecology, evolutionary studies and neuroscience. The Institute's research focuses on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the ability of animal organisms that have evolved through evolution to acquire, store, apply and transfer knowledge about their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ind new solutions to problems and adap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The mechanisms of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are being investigated at all levels: from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o entire populations of individuals.

The institute's research aims to decipher the mechanisms of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at all levels. Investigations range from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o entire populations of individuals. As biological systems adapt in harmony with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animal behaviour in the wild. The study of the brain in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reveals how organism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change their environment, or how social interaction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iated societies.

联系方式
+49 89 8578-1
  • 理学前沿案例
  • 理学前沿热点
  • 神经科学创新 | 在基因中创新引入神经保护蛋白可延缓ALS进展
  • 神经科学创新思维 | 创新结合液晶和"optrodes"可记录活体动物神经冲动
  • 改进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帮助观察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含量
  • 神经内科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可穿戴肌肉”弥补肌肉萎缩症患者手臂力量的不足
  • 神经科学创新 | 动物天生的节拍同步创新研究
  • 利用微型硅探头可高清记录大脑活动
  • 神经科学创新 | 充足的休息时间与稳定的神经元激活模式相关性创新研究
  • 神经科学创新 | 新型微创BMI利用”fUS”技术可准确绘制大脑活动
  • 神经科学创新思维 | 利用光对大脑的GPS进行重新编程
  • 神经科学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集成神经光子学”实时绘制大脑回路
  • 创新利用数学方法发现食物特异性神经元
  • 利用微型硅探头可高清记录大脑活动
  • 创新利用EGCG分子帮助发现CNS-11和CNS-17可对抗阿尔兹海默病
  • 神经科学创新 | 在基因中创新引入神经保护蛋白可延缓ALS进展
  • AI+神经科学 | 新型AI算法可通过突触求解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微分方程
  • 创新开发将干细胞转化为感觉中间神经元的路线图
  • 主动遗忘后的记忆再现机制创新研究
  • 可被植入血管的新型神经接口具有可降解性
  • 创新开发TNT算法仅使用数学自动绘制3D神经元
  • 创新应用电子植入物重新激活脊髓神经
相关创新主体
  • 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部门
  • 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
  • 卡夫利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
  •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行为神经动力学实验室
  • 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
  •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神经遗传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伦敦大学学院生物科学部
  • 九州大学人类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 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阿贡国家实验室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生物科学研究所(INSB)
  • 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
  • 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健康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