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环境科学领域
九州大学亚洲和大洋洲研究所
Institute of Asian and Oceania Studies, Kyushu University
国家
日本
地点
福冈
依托单位
九州大学
主体类型
教育性质
涉及学科
工学
涉及领域
环境科学、管理科学
研究方向
可持续发展,亚洲和大洋洲国家的社会问题
主体简介

利用九州大学在亚洲和大洋洲开展研究和教育活动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和邻近方面都与九州大学建立了深厚的联系,研究人员于2019年4月成立了九州大学亚洲和大洋洲研究所,作为这些研究和教育机构中的第二个。通过该研究所,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通过解决当今的问题和预测明天将面临的问题,为解决亚洲和大洋洲国家的社会问题做出贡献,从而开辟未来。

该研究所将通过联合国设定的2016年至2030年国际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作为首先要解决的最紧迫问题。为了促进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他们将与九州大学跨学科能源研究平台合作,该平台已经在探索与能源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打破人文、社会学、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之间的障碍,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此外,根据面临这些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他们将与现场人员一起识别、解决、缓解和预测问题。

基于解决亚洲和大洋洲问题将导致解决世界问题的信念,该研究所与整个学院一起促进跨学科和合作的研究和教育活动。

Taking advantage of Kyushu University's long history of conduct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Asia and Oceania, and establishing deep ties with Kyushu University both historically and proximity, researchers established the Kyush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sia and Oceania as the second of thes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April 2019. Through this institute, they aim to create a new academic field that will open up the future by contributing to solving social problems in Asian and Oceanian countries by solving today's problems and anticipating the problems that will be faced tomorrow.

The institute adop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 international goal set by the United Nations for 2016 to 2030, as the most pressing issue to be addressed first. To facilitate research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ey will collaborate with Kyushu University's Interdisciplinary Energy Research Platform, which is already exploring energy-rel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breaking down barriers between humanities, sociolog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ife science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m.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need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facing these issues, they will work with field personnel to identify, resolve, mitigate, and anticipate problem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solving problems in Asia and Oceania will lead to solving world problems, the Institute promotes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the entire Faculty.

联系方式
092-802-2603
  • 工学前沿案例
  • 工学前沿热点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真菌减少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创新研究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褐藻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创新机制研究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混凝土建筑吸收二氧化碳的策略可行性创新研究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使用全新“CZ调查员游戏”培养人们的环保系统思维
  • 建筑学创新思维 | 日本景观设计创新思维(3)
  • 环境工程创新思维 | 通过气候模型探讨“太阳辐射改造”的影响
  • 水产养殖创新思维 | 创新研究发现鱼类可以保护生态系统免受外来海草的侵害
  • 农业环境创新思维 | 全新揭示干旱对热浪致命性的影响
  • 微生物学创新思维 | 高山土壤中的塑料降解微生物研究
  • 动物科学创新思维 | 将北极狐粪便作为监测北极塑料污染指标的可行性创新研究
  • 林学创新思维 | 全新揭示森林性状变化影响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机制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使用全新“CZ调查员游戏”培养人们的环保系统思维
  • 农业环境创新思维 | 全新揭示干旱对热浪致命性的影响
  • 草地生态学创新思维 | 人为干预草原营养成分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机制新研究
  • 全新利用办公室采光可以改善建筑能耗和员工身体健康状况
  • 生物土壤结皮减少大气灰尘量的创新机制研究
  • 获取水生环境信息的新型eDNA方法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混凝土建筑吸收二氧化碳的策略可行性创新研究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褐藻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创新机制研究
  • 环境科学创新思维 | 真菌减少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创新研究
相关创新主体
  •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
  • 哥伦比亚大学空间研究中心
  • 巴特尔纪念研究所
  • 德国亥姆霍兹协会
  •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 莱布尼茨学会
  •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斯特拉斯堡地球与环境研究所(ITES)
  • 詹姆斯赫顿研究所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生态与环境研究所(INEE)
  • 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格巴勒先进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首尔国立大学融合技术高级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麻省理工学院 - 计算科学与工程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 九州大学材料化学与工程研究所